通专融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利器”-js4399金沙线

 通专融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利器”-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通专融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利器”
 
教育新闻      2021-12-24 09:32:28             点击次

沈雕

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如果过分强调专门化教育、对通识教育相对重视不够,将导致学生知识视野狭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卓越工匠培养目标的达成。破解这些问题,我们势必要理性回答事关高职改革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通识教育能为高职教育带来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借鉴苏联专才教育模式,也承袭了近代以来部门办学的历史传统。我国高职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专科学校以及后期的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等。专门化教育的特点重在发展专门学院,培养专门化人才,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专门化人才的需要,如果忽视通识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人才培养方向狭窄等问题。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素养和未来发展,较好地弥合了专门化教育短板。

19世纪初,通识教育的构想被提出,培养完全人格成为当时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20世纪,通识教育已在欧美大学广泛推行。我国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经过近30年的探索,很好地弥合了专门化教育引发的诸多问题。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推动“制器”向“育人”理念转变,为学生提供模块化可选择的通识教育,将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本科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策略。

高职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满足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成长需求是教育的第一属性。成为一个非异化的、完整的人是人的内在需要,教育就是要帮助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专门化教育培养的是会“做事”的专才,而通识教育更多强调全面发展,培养的是会“做人”的通才。我国高职教育需要通专融合,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教育要紧贴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再结合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是培养卓越工匠的时代需要。

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产业属性、跨界特征。职业教育离开了产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而当今各国产业植根于多元文化的全球性产业生态,跨文化理解与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要在保证完成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基础上,培养当前产业急需的具有跨文化理解力、融文化创新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如何推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

通专融合就要从课程体系的设计融合、内容融合、阶段融合这三步协同发力,从根本上实现改革的突破。

满足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按照通专融合的设计思路重构高职课程体系。以岗位导向为专业课开发的逻辑起点,形成专业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及可供选择的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以培养独立人格和公民品质为目标,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设置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课程设置为通识拓展模块课程,供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择,从而构建出“平台 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实施上,可以探索在课程实施上实现融合,在不同学期、年级阶段同步开展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以保证知识的累积性、能力的延续性,从而真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卓越匠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沈雕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院长、教授)

发布时间:2021-12-23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12230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