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如何作为:“高”字上发力 “实”字上用功-js4399金沙线

 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如何作为:“高”字上发力 “实”字上用功-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如何作为:“高”字上发力 “实”字上用功
 
教育新闻      2020-11-09 13:43:03             点击次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山东省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双高计划”的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聚焦内涵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解决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个关键不放松,用足用好各项利好政策,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做到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做实“体制创新”

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打造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立足点,需要高职院校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治理效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确保高地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落实办学自主权。以适应产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施事后备案。同时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自主聘用管理内设机构干部,实行校内岗位聘用制。

推进人事分类分级管理。对专任教师按照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教研科研成果、社会服务质量等绩效考核得分的积累、认定与互换制度。探索专业技术职务的低职高聘与高职低聘,推进低职高聘人事制度改革,助推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建设。

改革绩效分配制度。坚持优教优酬、多劳多得、按贡献分配、会动手优先的改革导向,制定《“一校一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承担学校重大建设任务、推动学校开创性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加大奖励力度,使绩效分配向学生评价高且教学质量优的教学一线人员、社会服务成果突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

做特“贯通培养”

健全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双通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打造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落脚点,需要高职院校在把准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厘清问题,办出特色。

办好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专业硕士试点。契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群)布局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

争创职业技术大学。对国内标杆院校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自身师资需求等办学条件,明晰申办职业技术大学标准,提前着手课程体系开发、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培养、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提升等基础工作,按照上级总体部署,积极争创职业技术大学,提升办学层次。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依托职教集团(联盟)等产学研联合体,发挥集团(联盟)内各类院校、行业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搭建“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高职与技师合作培养、“三二分段”培养等多种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系统化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做精“平台赋能”

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打造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着力点,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强化平台思维,通过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产教融合发展平台,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聚力赋能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将行业龙头企业的工艺工法、管理经验等推广到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中,助力中小微企业工艺改造和管理水平提升;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产品检测中心,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设专利成果转化库,将教师的专利发明转化到中小微企业生产一线,实现“企业出题目,项目进课堂,成果进企业”。

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平台。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依托学校优势专业(群)和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协议合作等多种形式,建设集英才培养、资源共享、创新发展于一体的高水平产业学院,把产业学院打造成面向市场产业集群、校企一体、反应迅捷的产学研联合体。

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按照校企联合、需求导向、项目引领的思路,积极对接国家、省、市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布局,联合区域内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依托学校高水平专业(群),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为抓手,打造市—省—国家三级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

做强“双师打造”

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打造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关键点,需要高职院校用足用好各项改革政策,通过引才引智、校企共育、进阶培养等多种方式融合发力,推动师资队伍从“双师”到“双强”。

实施“引才引智”项目。根据专业(群)建设需求,制订引才标准,设置人才基金,实行一事一议政策,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联姻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引进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等业界精英。采取挂职兼职、特聘岗位等方式,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企业家、工匠(大师)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客座教授,充实兼职教师库,打造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

实施“校企共育”项目。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互派机制,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教师与工匠融通,培育跨界人才担任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联合规模以上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践基地,采用全员轮训、进企入厂、承接项目等多种形式,提升专业教师实操能力,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

实施“进阶培养”项目。依据教师成长规律特点,按照“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五个阶段,构建全程化、进阶式职业生涯规划育训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双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二对一”分类指导。通过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研修等形式,为全体教师提供分阶段、立体化、渐进式培训内容。

做细“国际合作”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是打造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突破点,需要高职院校立足自身特点,对标对表先进院校,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内涵,做细做实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实现专业(群)的国际化,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推进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建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地与高层次院校、职教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输出,推进专业国际评估认证和“专升本”“专升硕”人才贯通培养合作项目。

推进专业(群)国际化建设。依托学校重点专业(群),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探索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育训一流师资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国际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推进境外“鲁班工坊”和培训机构建设。依托学校特色专业(群),联合国内“走出去”企业和境外院校,共建“鲁班工坊”、境外分院(教育中心)、“汉语 职业教育”孔子课堂等,通过举办职业培训、开展“订单班”培养等,储备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系淄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张爱民)

发布时间:2020-11-03 浏览量: 45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3日10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