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规划-js4399金沙线

 一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规划-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一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规划
 
教育新闻      2016-01-12 10:32:28             点击次
姜大源

    《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日前公布,这是一个基于国际视野进行理性思考、科学决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面对未来世界更加激烈的竞争,为提高经济特别是工业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国家战略,我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国策。在这场关系国家前途的战略竞争中,核心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即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的信息物理系统,来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人作为集成于未来产业世界的不可替代的部分,为适应制造业的转型与变革,必须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由此德国认为,工业4.0意味着经济4.0、工作4.0、服务4.0、企业4.0、资格4.0,进而要求培养相应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4.0,以凸显未来职业的集成化、扁平化、人性化和跨界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德国明确指出:工业4.0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机会。

    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全球视野、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审时度势,为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和劳动市场新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人才,制定了《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

    这一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编制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体系框架完整、实施措施具体、保障条件扎实,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规划是一个基于国际视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重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纷纷把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规划在借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上海职业教育要以建设一个开放、衔接、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多种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知识型、发展型的职业人才,支撑上海乃至全国实体经济发展。该规划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眼光远大,再进一步与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结合,使得该规划更具战略穿透性。

    规划是一个基于理性思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素结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规划认识到,必须对上海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数量、学校结构和专业布局加以梳理,要根据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及经验教训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规划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初等职业教育,进一步稳定中职规模,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预计达到14万人左右,到203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稳定。这是符合职业生涯阶段论和实际劳动力结构需要的准确判断,若将初始就业年龄推迟至24岁,“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青年职业人才将出现可怕断层。作为一个经济最为发达的大都市,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理性战略选择。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在终身学习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既可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市场需要随时出去就业,又可根据个性发展需要随时回校深造,使得该规划更具创新性。

    规划是一个基于科学决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规划,紧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动力——紧密对接经济需求。规划根据上海产业布局与发展趋势,引导职业院校结合新技术、新业态,积极增设新专业,调整与高污染、高能耗和中低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等相关的专业,实现专业行业的对接和中职高职的对接,中高职的1500个专业点统一归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行业门类对应的18个专业大类、79个专业类。在此基础上,对14个专业大类进行总量及结构调整和优化,指导全市区县职业院校遵循自身特点,按照重点培育、稳定发展、优化调整三种类型形成专业和学校的发展特色,以实现教育内部的纵向衔接和与劳动就业的横向融通,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上海的规划制定立足国际视野审时度势,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适应性、现代性、系统性,期盼上海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能再次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12日第5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