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在职校生根发芽-js4399金沙线

 让“工匠精神”在职校生根发芽-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工匠精神”在职校生根发芽
 
教育新闻      2016-11-01 10:04:08             点击次
 

    “工匠精神”是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需要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培养。它就像一粒种子,首先在职业院校里孕育、生根、发芽,然后步入社会在职业岗位上反复磨炼才能开花结果。那么,在职业院校里,深耕适合“工匠精神”生根发芽的土壤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由于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有限,工作苦、脏、累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士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又加深了这种偏见。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从根本上改革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拓展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空间,真正形成有“为”就会有“位”,有“位”更将有“为”的良性竞争机制。二是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的先进事迹并大张旗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三是强化技术标准执行力度和市场禁入制度及产品召回制度,在全社会弘扬“极致就是质量”的理念。

    质量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产业工人并非都缺乏“工匠精神”,中国航天“严格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质量理念,铸就了航天奇迹;而从日本背回国的电饭煲、马桶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不缺一流的技术,不缺一流的设备,缺少的是技术标准执行的力度。因而,只有加大技术标准执行力度,在全社会树立“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的理念,才能营造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才能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孕育、生根、发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已经把“职业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将优秀的js555888金沙的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融进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精神”包含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深化和升华。实际上,企业的质量文化、成本文化、管理文化等无不折射着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因此,“工匠精神”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突出这个核心要素,首先,职业院校从校园规划到专业教学,再到社团活动,都要以专业文化为引领,融入行业要素、企业要素和职业要素。比如,在校园环境方面,将中国航天、海尔等优秀企业的质量理念、行业精神、行业要求及优秀技术工人的画像张贴在教学楼、教室、实训车间的显要位置,融入师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追求完美在学校形成一种风尚。

    其次,将本区域企业的技术能手、技能大师请进校园,听他们讲述人生成长经历、技术创新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完美追求,以其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技能大师并不神秘,只要认真就能出精品。同时,组织收看“大国工匠”“状元360”“我爱发明”等节目,在全校形成崇尚技能、追求完美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工匠精神”的理念在学生心田孕育,形成追求专注、坚守、耐心、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优良品质。

    “教学做一体化”中“做”的着力点

    “工匠精神”不仅应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理念,更应成为“教学做一体化”中“做”的着力点。如果说“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种子孕育过程的话,那么这种理念的实践就是扎根、发芽的过程。

    为此,一要树立质量意识。无论是课堂的“教学做”还是实习实训,都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家、行业、企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到学有规范、做有标准,明确产品做到什么程度是好、是优,什么是次品、是废品,铲除潜意识中“差不多”的观念,树立追求极致完美的质量观。二是加强实践。实践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的试金石,在追求完美质量的过程中,在失败与成功的多次反复中,提高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对耐心、专注、持之以恒心态的磨炼。只有这样,大国工匠表现出来的“稳、准、精”技能才会逐渐渗透到学生的骨髓里。

    深耕“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优良土壤,让“工匠精神”扎根学生心田,这样在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开花结果,造就出亿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才是中国职业教育成功之时,中国产品雄冠世界之日。

    (作者:李怀伦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111日第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