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比”蕴含的教育规律-js4399金沙线

 “职普比”蕴含的教育规律-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职普比”蕴含的教育规律
 
教育新闻      2016-09-01 09:42:08             点击次
 

从教育最终出口来看,所有的教育都可归结为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入口来看,所有的职业教育都需要普通教育作为基础。当前,我们需要突破高中阶段的狭隘视角,站在战略高度,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中认识和把握“职普比”问题。 

留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人们,大都比较关注“职普比”问题。“职普比”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收本地学生数的比例,是衡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多年来,“‘职普比’大体相当”始终是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关系及其制度安排问题。制度安排和实际执行并非始终相向而行的。从普通教育“独大”,到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到职业教育“略占优势”,到普通高中“突破发展瓶颈”、中职教育“跌入低谷”,再到目前中职教育“恢复性增长”,整个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此消彼长。透过“职普比”实际运行轨迹可以看出,整个高中教育发展始终存在着制度安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博弈。当下,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仍将提高“职普比”视为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法宝”,希望政府给予更多干预;而有的普通高中则强调尊重学生及家长意愿,希望市场发挥作用。两种观点实际是各执一词,各说各话。

实际上,“职普比”无论是多少,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格局,不宜作为长期的法定要求。审视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的概念,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数比例背后蕴含的教育规律和价值取向。

从教育最终出口来看,所有的教育都可归结为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入口来看,所有的职业教育都需要普通教育作为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出口,高中阶段教育从“升学和就业并重”教育逐渐转为“承上启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内部正在形成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当前,我们需要突破高中阶段的狭隘视角,站在战略高度,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中认识和把握“职普比”问题,在制度安排上应强化以下发展观念。

一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目的,办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加优质、可供选择的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服务于学生现实发展的实用教育,也是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衡量“职普比”是否科学,应将是否满足学生生存发展需要、让学生未来有尊严地生活作为首要标准。“职普比”的安排,首先要适应学生能力发展实际和基本诉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促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同时,强化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当然,适应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发展现状,发展职业教育决不能放弃或降低文化知识学习,决不能降低学业标准,不能以技术技能教育代替文化知识教育,不能以“成才”代替“成人”。

二是整体发展的观念。“职普比”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高中阶段内部的问题,更是整体教育甚至整个社会的问题,不应就比例讨论比例,而应站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整个教育发展体系的高度认识和研究这一问题。整个社会和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对“职普比”变化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安排必须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要求和基本走势。解决“职普比”失调问题,应从大教育观出发,运用系统、优化、协调的方法,兼顾历史、当前和长远,从优化整体国家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入手,从义务教育甚至从学前教育入手,科学设计整个教育体系、结构和内容,对“职普比”的目标调控应变刚性为柔性、变局部调控为整体调控、变后期调控为全程调控,真正实现整体设计、整体评价、整体调控和整体优化。

三是协调发展的观念。“职普比”概念的核心价值是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但协调发展的观念并不局限于此,应贯彻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始终。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在前进中保持协调,与经济社会和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相互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才成长需求提高、学历起点攀升、文化作用突显都在彰显教育的价值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可简单地理解为脱离现实,所谓低端制造业的优势恰恰反映了职业教育的落后。“职普比”制度安排,必须促使职业教育与适应整个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节奏,营造和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潜能。同时,在教育体系内部保持学生发展心脑协调,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协调,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协调,技术积累、创新和应用协调,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协调,将“职普比”的外部制度安排变为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管理和执教的理念灵魂。

四是创新发展的观念。经济社会激烈变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导致教育发展的“失序”和“重构”。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职业教育。恩格斯说过:“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职普比”制度安排,应在综合考虑人的因素、市场的因素、技术的因素和文化的因素基础上,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使职业教育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运用高新技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技术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和手段,使技术创新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作者:王成  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日第7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