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元”小组提升“双师”素质-js4399金沙线

 以“双元”小组提升“双师”素质-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以“双元”小组提升“双师”素质
 
教育新闻      2017-06-07 08:52:51             点击次
 

“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理念,由史文生先生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一系列文章提出并完善,它启发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指由一名或若干名专业理论教师为一元,一名或若干名专业技能教师为另一元,两方面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师共同体组合,以小组形式共同进行专业课教学,共同完成一名“双师型”教师需要完成的专业教学任务。

    这是针对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和教师企业实践难落实的现状,提出的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措施。循此思路,我校把该理论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引擎,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新教师的成长速度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学校教学的进度。以下是我校探索和实践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多元组合,打造教学团队

    当前,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其核心是“双主体育人”,即学校和企业、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徒培养任务。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企业需求大、学员数量多,师傅的配备则严重不足。为克服传统“口手相传”“1带1”学徒模式的低效率,我校在学员中组建“学徒班”,在教师和企业师傅中构建“多元结构教学团队”,形成“多对多”的师徒对应关系,同时采用“包班制”的管理模式,来强化教学团队的教育责任,直到学徒班学员“出师”为止。

    “多元结构教学团队”指由德育教师、专业教师、实训教师、企业师傅共同组成的一个教学小组。其中,德育教师负责学徒的道德修养教育和日常生活安排与管理,为学徒班的第一班主任;专业教师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实训教师负责学徒的技能训练,分别担任第二和第三班主任;企业师傅由合作企业配备,负责指导学徒实训和企业实践。在“包班”教学过程中,这些具有不同能力和教学业务专长的小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各自长处,共同策划教学过程,合作完成课堂教学。同时,教学团队还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出指导性安排,并用自身的品德、能力等去带动学徒,不但有效提升了各个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理论实践并重、贴近现场也让整个课堂更加高效,从而实现了“1 1>2”的愿望。

    模式二:理实结合,提升“双师”素质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企业师傅引进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为对接企业现场,学校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或引进企业师傅培训学校教师,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两种不同途径,但在学校现实管理过程中,这都是难以安排的。一方面,学校生源多、教学任务重,基本抽不出教师进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企业项目多、施工任务重,比如铁路施工企业,点多线长,技术人员紧缺,甚至连退休的都返聘了,很难安排有教学能力的师傅到学校协助教学或在项目上专门带学生。面对这种情况,理实结合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就为学校提供了一种自我“繁殖”“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理实结合,指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情况下,对于新技术,理论教师没有学过但有学习能力;对于新工艺,实训教师熟悉但讲不清缘由。实践中,我校让任教同一专业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自由组合“配对”,教学上为他们安排同一年级的相同课程,上理论课时,由理论教师讲解,实训教师跟班听课丰富知识面,或配合讲解进行示范;上实训课时,由实训教师讲解示范,理论教师观摩学习或进行要点补充。

    模式三:说做结合,演绎教学“双簧”

    “双簧”是说唱艺术中“说”与“演”结合的表演形式,正好符合实训教学中示范教学的特点,能够解决复杂环境下无法单独一人完成讲解和示范的问题。以我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接触网施工作业实训教学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装配程序和技术规范等知识;其次,由实训教师采用“双簧”的形式在实训场地进行示范讲解,即一名教师手持话筒讲解相关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另外两名教师在立柱和梯车上方进行示范;再其次,安排学生演练时,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其中一人指挥、另外3人操作,反复演练和体会,并通过角色互换,让每个人在理论和实操上都有体验。

    这种两名(或多名)教师合作,一人用语言(包括声音和手势语言)“指挥”,一人(或多人)动手操作、示范配合,共同完成实训教学的新颖教学演练方式,不仅能使教师“讲得明白”,学生“做得正确”,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利用这种模式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的技能竞赛,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模式四:同行结合,共同攻坚克难

    在信息化时代,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在大批量、集中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外出进修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不出校门就能解决教师的知识更新问题呢?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把同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针对某个新知识组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交流、研讨,弄清新知识的难点和疑问。

    对此,我校把一个教研室从事相应课程教学的人员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三步走”来学习。第一步,自我学习。由组长根据技术发展态势和教学需要,收集学习资料分发给团队成员,并提出学习内容和进度要求,号召大家自我学习,同时记下疑问之处,准备讲课提纲。第二步,交流汇报。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以抽签的方式随机确定发言人,以报告或说课的方式,向小组成员报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接受其他人的提问。第三步,研讨释疑。一个人的讲演结束后,其他人都可抛出自己的疑问,由理解透彻者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共同研讨,或者由其中的学术带头人或企业专家采用报告和示范讲解的形式为其他人讲解,直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疑问消除,即表示完成了一个内容的学习。此外,这种学习方式也可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中开展,比如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与其他专业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利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特长,帮助其他专业的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模式五:名师引领,开发实训项目

    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落后于企业现场的,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校要跟踪企业一线的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将企业的最新应用引入学校,并敢于打破常规,改变实训室建设的招投标方式,把相关项目交给由名师引领的项目团队,或者由项目团队部分参与建设过程。为此,我校利用名师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名师为核心,在其引领下组成项目小组,开发符合现场需要的实训教学项目。

    一是由若干专业教师组成项目小组,由名师负责全程参与建设方案的制订、招标文件的起草、建设过程的观摩和配合,一个项目下来,等于专业教师参与了一个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经历,且这种安排既不影响日常教学,也间接达到了企业实践的目的。二是将一些小的建设项目直接交给由名师引领的项目团队,让他们结合现场要求,自主设计和施工。事实上,如果这种方式比通过招投标建设还要省钱的话,就要在学校里倡导这种模式,同时要教育其他职工不要“眼红”,因为他们的劳动不但给学校节省了资金,更关键的是锻炼了队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此外,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再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话,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则是“一箭三雕”的效果。

    模式六:新老结合,构筑“青蓝工程”

    我校把新老教师结合组成双元小组、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项目称为“青蓝工程”。这里的“新”指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中职学校,新入职的专业教师多数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不但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获取教师资格证,还要观摩学习教材教法。这里的“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年龄大,而是指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如“优质课”“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者,或在某个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的教师。

    这种组合实际上是一种“师徒组合”,核心是把老教师的经验、学识、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去教育、培养和感染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新教师的活力和新知识来促进老教师更新知识和观念。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成效,学校要加强指导,落实相关过程,一方面老教师要填写“培养手册”,记录培养过程和心得,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填写“成长手册”,记录成长过程和心得,最后要安排展览评比,对于优胜者安排公开课,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学习。(作者王怀钦,系河南省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副校长)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来源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6日11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