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的水平上。只有部分行业企业可以比肩工业4.0。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近日,在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揭牌暨首届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战略上,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进认为,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职业教育才能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换代的时代需要相吻合。我们当前特别需要推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发展方向,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迫切需要加快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途径,从现代治理的视角,认真审视校企合作中同样具有补给地位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探索不同利益主体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机制。”
在这一背景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发起,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协商,提议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三方,各自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旨在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聚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资源与科技资源,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企业技术升级与中山市创新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指出,职业教育发展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
杨进认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未来能够充分发挥“院园融合”这一区位优势,以华南基地为发力点,进一步发挥学校专业对接园区产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企业需求,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的特点,将学院建设成为服务中山市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产业发展的一流校和优质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春旭认为,高职“后示范”时代,创新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中,高职教育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只有充分体现和驾驭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教育性,以特色换空间,以规律促发展,才能正确突破发展瓶颈,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条件。在聚合政产学研金多方资源,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校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是高职教育功能拓展发挥的必然要求。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技术市场化发展要求的增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使命和责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技术与产业的‘联接’和‘承接’变为可能,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依存度‘明显增强’。”王春旭认为,中山火炬职院长期与企业合作,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企业的迫切需求,学院必须继续走创新之路,深化与园区产业的联动关系,培养适应产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才可能继续彰显其示范性,实现一流高职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
据悉,华南职教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联合举办。来自华南5省的职业院校负责人、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会议,围绕“政产学研金一体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题,共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计。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js555888金沙官网和“职教榕”微信公众号同时开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