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短板补起来!-js4399金沙线

 高职院校,科研短板补起来!-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职院校,科研短板补起来!
 
教育新闻      2017-11-28 10:04:04             点击次

“今天一位院长说,他们学校刚刚召开了建校几十年来的第一次科研工作会。”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年会分论坛的讨论中,校联会主席董刚亦喜亦忧地说出这句话。忧的是,高职高专教育从起步到如今已有了30多年的时间,科研工作始终是院校功能定位中最大的短板;喜的是,如今这项工作终于获得院校长们的重视。从年会上参与讨论的热度也可以看出,这个话题格外受到关注,吸引了近400名院校长参与。

本科和高职,科研摆位大不同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被并列为高等院校的四大功能。

在众多普通高校,校长们苦恼的是,如何引导教师从科研上抬抬头,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教学上,放到人才培养上。为此,教育部和各高校纷纷出台措施,鼓励甚至强制要求教授上讲台。

而高职的院长们从没经历这样的苦恼。前些年,他们操心的是如何把规模做大,根本无暇考虑四大功能的摆位,科研工作自然可有可无。最近几年,内涵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力的重点,专业调整、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占据了院长们大部分精力,而科研似乎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对于这一差别,曾经在985大学当过教授,在天津市教委任过高教处长,又做过高职院长的董刚看得十分清楚。“2010年我们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时,曾提出一个目标,争取到2015年,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平均能达到200万元。”董刚说。而结果如何呢?“在编制《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时,我们从各院校报送的服务贡献表中看到,2015年,有800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到款额在0—30万元,有30%的院校科研经费是0。”

年会的闭幕式上,50所高职的院长抱回了“服务贡献50强”的牌匾。这中间,固然有像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培训到款额在1亿元以上的超级牛校,但也有不少是“矬子里拔将军”,特别是30名之后,数字断崖式下滑,“前5名和后5名在横向和纵向服务到款额方面,相差了12倍,技术交易到款额更是相差了73倍。”董刚说。

如今,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正进入一个平台期,院长们一下子意识到,科研这块短板不补,不仅专业建设缺少支撑,校企合作也很难进入深层次,学校从高原到高峰无从发力。于是,科研工作终于被排上了日程。

科研好,人才培养才会真的好

“科研和教学是什么关系?搞科研是不利于教学?还是没关系?还是会促进教学?”年会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红在主题发言时向在场的院校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院校长们百分之百地选择了“促进”这个答案,让魏红有些没想到,莫非大家的认识如此一致?但魏红还是继续介绍了她的调研。

魏红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教师的科研成果越多,学生对其评价越高;相同职称下,有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优于无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无科研成果的教师,职称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有科研成果的教师,不管职称高低,教学效果相差不大;除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外,相同教龄的教师,有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优于无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

董刚对魏红的研究结论深表赞同,他补充说:“我们常提科技成果转化,变成产品卖出去了叫成果转化,转化成教育资源用于学生培养,也是科研成果转化。”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科研成果进课堂方面有着十分成熟的经验。记者从学院副院长温贻芳的介绍中了解到,在苏州6个机器人产业园有1000多家智能成套装备企业,这些企业对人才和技术有着迫切需求。企业出题,学院接题解题,通过“导师制 项目化”定制培养,让一些学生在学院科研团队的带领下参与技术服务,同时项目成果又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从科研带动专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副院长王海波介绍说,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就是在搭建“研究机构 示范教学 产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平台,组建“教学 科研 生产”专业团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团队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从中受益。

 只要思想重视,办法总比困难多

 谈到高职院校搞科研的难处,院校长们自有一堆的挠头事,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人,高职院校生师比高,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分身乏术;二还是缺人,缺科研能力强的领军人物;三仍然是缺人,缺科研助手,普通高校有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作为导师的科研助手,而高职院校没有;四是缺经费,高职的牌子不够亮,很难争取到科研经费的支持,特别是纵向科研经费。

通过什么机制鼓励教师从事科研?董刚认为,可以参照普通本科高校,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让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投身科研。

“在我们学校,从教师身份转化出一部分专门从事科研,而且给的待遇比较高。我们科研、教学、教学管理(包括辅导员)三类平台是打通的。”王海波介绍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

“我们学校在资金上、场地上、注册上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教授晋级时,加大了科研工作的权重,鼓励大家从事科研。”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杰说。

如何解决高职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魏红认为,高职现在的新进教师多是博士,最起码也是硕士,科研能力是有的,只要肯压担子,鼓励他们去做,还是能够做好的。

“现在的高职教师,水平比较高,我们学校近3年引进博士76人。”谈到这个数字,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益南颇为自豪。“他们为什么愿意到高职院校来呢?苏州项目多、钱多,我们学校和企业一起招聘人才,博士来了既是学校的人,又是企业的人;既有娘家,又有婆家,拿双薪。”苏院长透露了这一秘诀。

王海波提醒院校长们,现在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还是学科博士,而不是应用博士,毕业后还要过实践关。“我们去年来的一个博士,新疆农大毕业的,来了之后由我们研究所所长带着一起干,很快就上手了。学科型博士转化成应用型博士,这个环节少不了。”

没有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辅助,教师们如何从事科研呢?董刚支了个招:带着高职学生一起干,“本科高校有研究生,我们高职学生也很有潜力。”他说。据调查,在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80%左右的学生都会参加各种社团,但参加科技社团的比例最少,示范和骨干高职中参加的也只有不到11%。“可以让专业教师领办科技社团,计算工作量,再拨些经费,让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到科研中。”董刚建议。

说高职学生参与不了科研,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钟富平可不答应,“他们在知识方面虽然有不足,但创新精神强。”钟富平说。在重庆工职,合作企业将新产品的前期研发和产品二次开发工作放在了学校,研发平台既作为学生项目创新实践的基地,又作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和“3d数据工程师”培养的试验场。在校企共建的工作室里,150多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承接真实项目,进行产品的数字化创新设计与制作。“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他们就业选择的层次,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我们60多名学生,他们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研发,实现科学家、博士团队的构想。”

“科研的目的,是要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才培养。985院校搞科研,更多是在知识的创新上,而高职院校搞科研,技术研发是主战场。”董刚主席总结,“只要院校长转变观念,真正对科研重视起来,从学校顶层做好设计,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够有起色。”(本报记者 翟帆)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80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