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真实性培养高职生关键能力-js4399金沙线

 基于工作过程真实性培养高职生关键能力-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真实性培养高职生关键能力
 
教育新闻      2018-05-23 09:20:35             点击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具有基础性、可持续性、生成性、迁移性,而工作岗位不稳定是劳动者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笔者以为,高职教学也必须适应需求,回应问题、回归常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培养关键能力是高职教学

应对岗位不稳定现象的必然选择

早在1999年,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形成的最终文件《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愿景》中就提出,应当扩大职业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和成人为频繁的职业变动这个真实的可能性做准备。专业学习与工作岗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方面是岗位不充分或充裕,另一方面是学生选择非本专业的岗位。加之随着社会发展一部分岗位自行消失,一部分岗位发生变化,一部分新岗位应运而生。稳定性带来确定性,而岗位不稳定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应对岗位不稳定这一现象是高职教育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长期以来,我们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岗前教育,但普通高等教育也是岗前教育,所以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岗前技能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仅定位为岗前操作技能教育。一般来说,技能是具体的、专门的,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所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在岗位稳定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要掌握一门技能就能就业。工作岗位不稳定这一现象需要学生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立足当前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着眼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保证学生面对岗位变化时能消化新的知识,内生新的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关键能力

是高职教学的鲜明特色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业需要能力的支撑。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的载体。工作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没有工作过程,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是正常的。人们经常抱怨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工作能力差,如果专业对口,则反映我们的教育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果专业不对口,对新工作的适应期短则正常,长则需要反思。而适应期形成的是专业能力,其基础是关键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关注人们的感受,回归常识。

实际工作过程既是专业能力的表征,也是价值观和态度、关键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表征。实际工作过程除了促进专业能力形成和发展外,也生成关键能力,还生成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实际工作过程既是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是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这些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能够整合的根据。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正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培养人。工作过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本渠道,也是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渠道。关键能力不一定都体现在专业能力中,但专业能力一定蕴含关键能力。从现实性角度来看从事具体工作时表现为专业能力,从可能性角度来看支持迁移转换时就表现为关键能力;从具体角度看是专业能力,从抽象角度看则又是关键能力;从形式来看是专业能力,从内容来看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形成有多种渠道,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关键能力最能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基于当前工作过程真实性

是高职教学培养关键能力的必由之路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论主要来自德国,我们要借鉴,也要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是面向未来的,但必须建立在当前工作过程真实性基础之上,否则,也是纸上谈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切准了要害。工作过程教学目标要有多维性,内容要有丰富性,过程要有真实性,任务要有复杂性,取向要有未来性,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

工作过程是确定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是否有确定性,这正是大家质疑工作过程导向的逻辑起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在培养专业能力方面具有确定性,但在生成关键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丰富性、生成性、迁移性,这是工作过程导向可行的逻辑根据。一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对另一种专业的学习有迁移作用,相近专业的迁移性更大。现实生活中,学生能适应并做好非本专业特别是相近专业岗位的工作,就能说明这一点。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既要立足当前,瞄准岗位,精准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学校首次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就业;又要面向未来,服从变化,全面培养关键能力,支撑在岗转岗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发展。

社会瞬息万变,岗位层出不穷。许多工作不是学生做不了,而是不愿做;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往好做。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价值观和态度问题。一个人只要有一定的教育经历,只要愿意,稍加努力,就能胜任相当多的工作,除了一定的知识、价值观和态度的支持以外,关键能力的支撑不容小觑。高职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这既是“以变应变”之举,也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作者:吕斌  系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522日第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