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刚: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s4399金沙线

 董刚: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s4399金沙线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js4399金沙线-js555888金沙 > 教育新闻 > 正文
董刚: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教育新闻      2019-05-05 09:59:39             点击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教育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高等职业教育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育要将资源、政策完全、彻底投入到自身内涵建设上,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书写好高职教育以质量固根基、以质量增活力、以质量促发展的新篇章。

一、新时代的新高职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在办学思想、办学主体、物质资源、师资条件及育人质量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招生、教学、师资、管理、投入、学生资助、行业企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和标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增教育经费分配向职业教育倾斜形成共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类型特色进一步彰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建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纪元,系统总结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新高职的新目标

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更加充分,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更加旺盛,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会手艺到技艺精、从可就业到能发展、从“本地游”到“全球通”、从初始追求人人能学习的“机会公平”到如今人人能成才的“结果公平”。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量大但不强、社会吸引力有且不旺、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多元参与聚而不融等问题。   

随着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高职教育在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职能的同时,更加需要全面、深度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助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三、新高职的新征程

高职教育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坚持面向市场、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服务发展、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国际视野;通过有效提升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工匠之师”、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实质推进协同育人、加速推进信息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加快补齐技术服务和研发短板。把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

党的坚强领导是办好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不可偏离的根本方向。

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高职教育工作中的各方面,把抓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基本功,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这条主线,聚焦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是要把“培养什么人”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职教育的自觉自信,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深化全面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肩负着引领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应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强化职业教育特征,牢牢把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企到院校,全社会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的深层次改革与创新,给予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系统化保障;丰富多元办学格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加速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重在培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透过国际视野凝练中国经验。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行有机衔接,切实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高职院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彰显我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基础。

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科学分配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边界。逐步赋予高职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使“政管校办”式治理渐进到“有限主导—合作共治”式治理。二是要做好高职院校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平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责分配上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提供制度安排。要以章程为准则,全面清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三)深度产教融合、建设特色专业

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过程,推进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要以教学资源共享为主要原则,注意专业群结构的逻辑性和对接产业的吻合度,要紧扣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与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以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创新为纽带,紧密对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行业细分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技能平台”建设使特色专业群带动专业的品牌化,凸显品牌效应和集群优势。

在专业建设方面,优化专业结构,升级培养规格,根据办学水平、招生和就业质量等维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支持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专业,积极培育与优势专业群相互依托、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参照国际标准,开发国际化专业,输出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在双师团队建设方面,坚持培育和使用并重的理念,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扩展教师成才空间,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为教师创设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细化岗位分类管理、健全考核机制,着重培养与培育教师“行业气质”与“工匠特质”,挖掘、提升教师“科研”与“教研”的潜质与水平,锻造、铸就教师“行业”与“专业”的双重属性,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建设高层次人才协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标杆作用,打造一批高标准且各具特色的协同团队;在教学评估方面,评价主体引入第三方,注重学生的学业成果。

(四)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

优质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突出的服务实效性,应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价值追求。通过科研、教研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技术技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应然之态。2016年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引导院校聚焦对学生、对地方、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的能力和水平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

高职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一是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教育资源国际化,面向全球化企业培养人才,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教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领域提供“精准供给”,面向多元需求、积极为扶贫攻坚提供多形式、多途径、多种类的资源供给,在“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使“人人可成才”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可能。

二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升级,在传承技术技能的同时,紧跟社会需求、紧贴行业企业,紧跟产业发展的前沿,积极开展科技应用于研发工作,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与“技术技能平台”建设,引导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发挥多元办学主体各自的优势,实质推进协同育人;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产品研发、工艺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技能大师培养等为主要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为行业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主动开展技能补偿、拓展教育与培训等服务,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高保真传承和高水平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7

网站地图